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我的第二個攝影包 -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前言:
這次的攝影包開箱照,特地跑到戶外找尋適當的景色當作背景,雖然也沒跑多遠,不過已經接二連三被家人與老婆問:「你是有收什麼錢嗎,幹嘛這麼搞剛,還特地跑到外面拍照?」
『其實與我拍照的內容無關,而是既然想拍什麼,我就應該像是在拍什麼,這是種態度。』心裡的OS如是說。
雖然我只是個業餘(或稱愛好者也行),但抓住精彩的慾望可是不輸人的!最後還是得說明一下,我與商家無任何關係 XD 純粹有了新包包,自己弄了個商攝專題,所以有好有壞都會直接說明。
(警告:文章內的外觀說明帶有極個人主觀的色彩,切勿看完一時腦充血就敗了! XD)

進入主題前,先上張照,瞧那側背包,不說應該不相信那其實是攝影包吧(笑)。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這次要介紹的是 Manfrotto 在2016年下旬推出的溫莎系列攝影包 (windsor series),Manfrotto 溫莎系列一共有四種款式,分別是雙肩後背包、記者包、中型郵差包以及此次主題要介紹的小型郵差包(型號:MB LF-WN-MS)。

此系列款式號稱重新定義攝影包,何謂重新定義?也就是除了重視攝影包所應該具備的攜帶性、便利性、保護性與耐用性等,更加入時尚的元素,重新打造攝影包的外觀,打破過去對於攝影包外觀那並不討人喜歡的刻板印象,讓你即時平日出門也能夠與潮流搭配。

這幾種包包在外觀上風格統一;淺灰色的一般化纖布、咖啡色真皮革與鐵藍色尼龍布為主要三要素,金屬製的商標與環扣作為點綴,營造出一股現代都市風格。不得不說,簡約的設計、流利的線條以及高質感的用料,確實是一款在外型上具有迷人風格的包包,令人相當喜愛。

繼續介紹外觀以前,我想還是得先從一般攝影師在意的購買動機、目標以及實際性能先說起。

購買動機
這次我的購買動機比起前一款雙肩攝影包(前文)要簡單得多—我沒有適合一般出門或短程行程的攝影包。當我購入雙肩攝影包並把已經不適用的小側背包售出後,赫然發現我去到每個地方都必須得全副武裝,我必須得背上我的雙肩攝影包—就算只是趟便利商店。雙肩攝影包確實有足夠強大的性能陪我上山下海,我也並不會因此出售它,但我知道此時已經得購入一個隨手一提就可以跟我出門的好夥伴。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目標
我的目標是一個可以隨意背上就出門的攝影包,加上我並不是一個有多機多鏡的使用者,我應該如何考量怎麼樣的一個攝影包才適合?我分列以下幾點:
  • 外觀 — 我必須得承認,對我來說沒有外觀的攝影包,就如同沒有色與香的菜,勾不起慾望啊!XD
  • 大小 — 這很重要,攝影包不能太小,至少一機二鏡少不了,還得有些許空間放雜物。同樣的也不能太大,除了不需要之外,豈不是又買個跟雙肩攝影包差不了多少的包包嗎?
  • 防護 — 出門在外時,一個會隨身攜帶的攝影包在安置上肯定會粗心大意,因此防護可不能少。
  • 簡便 — 想要隨身攜帶就是希望可以一個順手相機就拿出來,又一個順手就放回去。越方便的攝影包越能提高我帶出門的慾望。
  • 攜帶 — 呼應大小的重點,這裏的攜帶是希望可攜帶物品,這是一個非常難取捨的問題。再三考慮之下,認準了平日與短程的目標,因此我捨棄了腳架、水壺以及筆電的空間,換取更輕便的攝影包。
因此,開始尋找我的第二個攝影包。

實際機能
在有了購買新攝影包慾望的時候,此時正好看見 Facebook 上的社友在出售二手的溫莎系列記者包,不看還好一看不得了!外觀與性能完全擊中我的紅心,還沒考慮清楚的我馬上就詢問了社友,不過居然已被人捷足先登(抱頭),不過也因此讓我冷靜下來並重新思考需求,最後才在溫莎系列挑挑選選,小型的郵差包也才因此成了我的首選。

購入後攜帶了幾次作為出門遊玩的裝備,這款側背攝影包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不過有些點我個人覺得有點多餘,最後會再提出來說明。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減壓背帶就不需多說了,而這款側背包在外蓋上方設計了一道快取拉鍊,一拉開就可以直接從背包中取出物品,對於我這種很懶得開關背包的人來說,真的是非常簡便,並且由此可見,這款側背包並沒有在內囊多安置閉合式的設計,因此一翻開外蓋就可以一覽內部全貌,省了拉鍊開開關關的手續,讓我在簡便方面再為它添上一筆。

在物品攜帶方面,掀開背包外蓋可以看見中間足夠放置一機一鏡+二鏡,以我為例的話:

  • 中間 — Olympus OM-D 系列相機與 12-40 pro 鏡頭
  • 左側 — 40 - 150 mm 鏡頭
  • 右側 — YN560 閃光燈

後層則有 iPad 的獨立放置空間,前外側與內側都有拉鍊袋,裏頭皆是獨立但較為扁平的空間可以讓我放置一些小雜物。整體厚實的內裏提供足夠的衝擊防護,背包外蓋也裝有防衝撞材料,完全不用擔心衝擊,甚至 Manfrotto 稱其為他們獨有的保護系統,整體設計讓我在防護以及攜帶上算是非常滿意。

這款側背包設計上也考慮到了帶有行李箱的旅遊者,在背包的背面可以看到有橫向一條背帶,可以將背包掛上行李箱的拉桿,減輕背上的負擔。頂部的提帶也是善體人意的設計,所以這款側背包其實一共有二加一種方式讓你隨時在疲累的時候,換另一種方式提背這背包。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外觀
最後,當然是來看看那擊中我紅心的外觀啦!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一如前文所提,Manfrotto 這次推出溫莎系列的噱頭可是號稱『重新定義』,如果只是比一般攝影包好看一些,我想大多數人只會重新定義自己的嘴角如何失守⋯⋯。不過好在不是只有好看一些,而是很多些!在我眼中,溫莎系列定義了現代都市風格的攝影包;整體較為暗淡的冷色系、皮革滾邊的質感與冰冷的金屬環扣,就像是英國彬彬有禮且帶著些許驕傲的紳士,不發一言但舉手投足皆散發著一股迷人氣質。不過這個紳士花錢就可以收買惹 (茶)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Manfrotto 也不愧是 Manfrotto,就像紳士在上廁所也不失禮一樣,在磁扣這種細節處也體現著些許藝術的現代風,毫無意義的一個曲折,卻讓人更加著迷,不是嗎?我們通常會無端地愛上些無意義。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滾邊的縫線就如同高貴的皮件一般,絲毫也不馬虎,金屬扣環的外觀甚至大膽的印上商標,不止說明它的自信,更為扣環印上漂亮的圖案。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大膽的作風不僅於金屬扣環,一串不大卻存在感十足的「Manfrotto」正正當當的嵌在包包正面,一般非常令人討厭的商標,在整體氣氛的營造下卻一點也不突兀,甚至讓人油然產生一股「啊啊,是迷人的金屬掛飾」錯覺。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正面掀開背包可以看見外蓋的內側是英格蘭風格的格子襯布,線條交錯而出的幾何圖形與灰紅的色彩,讓人聯想到風格派藝術,不禁覺得一席白T恤外加泛舊的牛仔褲更能與這個背包相得益彰,我想這是所謂俗稱的雅痞風吧?

Manfrotto 溫莎系列郵差包 S Lifestyle Windsor Messenger S

說了這麼多,還是得回歸現實面 XD 市面上其實走出傳統外觀的包包品牌也還不算少數,而每個人都各自擁有對於外觀主觀的好惡,我在這邊就不評比哪款包包好看了,畢竟風格不同,也沒必要特別比較,只希望此文能帶給一些希望功能與輕便有些許平衡,且對背包外觀有一定要求的人多點資訊,那我就功德圓滿了(茶)。

最後,來說明一些我覺得有點多餘或不太好的地方:

  1. 按照原始背包內中層的分隔設計,相機是放在靠旁邊兩側都絨布的地方,而小型郵差包的頂端開口越靠近旁邊就越小,導致按照原始的分隔設計,相機是很難拿進拿出。不過把相機擺放位置改到中央可以解決就是了。
  2. 中層內側那一個相當於內側大小的拉鍊袋,按照一開始原始分隔設計,拉鍊環關起來是在相機上方,我實在是非常擔心相機進出會被拉鍊環刮到 Orz
  3. 中層放相機處,在裡面的商標下方居然還有一小格拉鍊開關的網格袋,真心覺得莫名其妙,放在那袋子裡面的東西得要有多難拿才行,是有沒有這麼貴重 XD 結果我當然是直接無視。
  4. 因為第三點,所以中層商標處下方的布料不是魔鬼氈可以黏的地方!!幸好老婆的妙手生花,把相機的擺放位置改成正中央才能解決第一點與第二點問題。
  5. 淺灰色布面似乎只是防潑水,加上頂端有拉鍊,所以其實若遇到下雨時大概會擔心雨水會不會流入。
  6. 磁扣方式有好有壞,始終覺得社會歹人多的我,實在不知哪天會被人翻開的神不知鬼不覺,相機也被拿的神不知鬼不覺 XD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新年在台灣

公曆是現在全球共通的現行曆法,但在亞洲地區,農曆仍然是現在廣為使用的傳統曆法,在亞洲許多國家目前還是使用農曆來計算節慶並舉行酬神、祭祖與祭拜孤魂野鬼的祭祀儀式。

節慶的形式與宗教息息相關,在這個信仰多元化的土地上,四處可見不同的宗教信徒以其方式表達虔誠的信仰。那麼,在台灣最常見的宗教信仰是什麼?你沒猜錯,是香火鼎盛、廟宇林立的道教,即使在一般道教信仰不深的家庭中,在節日時分也容易看見充滿道教氣息的追思、敬神與驅邪的各種祭拜儀式。由於台灣集結了複雜的戰爭、政治、遷徙移民與相對開放的環境等各種因素而聚集來自各地的人群,因此即使是同一種道教信仰也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孔,進而形成現在台灣四處可看見不同的節慶方式。

於是,正月初一,新年在台灣。

祭拜

堅信 

今年的農曆過年是在西元2017年1月28號,而前一天正是家家戶戶準備團圓的時刻—除夕。除了團圓外,對於多數的台灣人來說,這一天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而較為虔誠的信徒,對他們來說是祭祀的號角已經響起也不為過。

道教相對於其他宗教而言,祭拜的準備是相當的繁雜且有諸多細節,例如必須準備12道菜,而其中豬、雞與魚必不可少,各種不同的金、銀紙,以及祭祀用酒等,可說是光準備就已經是一種藝術。因此,對於非道教信仰的台灣人可能已經處於放假的氛圍中,但對於道教信徒而言,工作才正要開始。

道教的祭儀不止是祭拜神明,對於祖先的慎終追遠以及對孤魂野鬼的敬重,也都在儀式中顯現,因此經常可見道教信徒在同一時刻會有兩三次的焚香祭拜,那其實並不是在祭拜同一個對象。除此之外,有些道教信徒的祭祀通常會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因為這些信徒會將焚香的時間視為祭祀對象正在享用供奉的時刻,不可前去打擾,但現今多數現代人因生活工作繁忙,因此也可經常見到焚香後即收拾走人的狀況。

金紙祭祀

在準備供奉中提到的金、銀紙,也是台灣道教祭儀中令人玩味的一道儀式。在道教的信仰中,認為金、銀紙是另一個世界的貨幣,堅信透過將金、銀紙丟入火堆中,祭祀對象可以收到這些貨幣,無論是供奉給神明、送給祖先或是分發給孤魂野鬼,這些金、銀紙都將在另一個世界流通並被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灣送給祖先除了銀紙外,有時可以看見紙做的 iPhone 或汽車 (笑)。對於我個人而言,永遠別忘了『別等來不及才希望來得及』,生前的一抹溫暖勝過生後的紙醉金迷。

燒金紙

到了大年初一,在台灣新年處於這些道教的祭儀期間時,其中也有一項令人會心一笑的習俗,雖然並非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但有時在家中即可聽聞這項習俗發生時的聲音—鞭炮聲。沒錯,雖然鞭炮被認為具有辟邪、去厄與除煞效果,但對於更多的台灣人來說,這更視同於節慶的到來,較早期的台灣在過年時,可是大街小巷充滿了孩子的身影以及鞭炮與歡笑的合聲,雖然如今台灣的風氣已逐漸禁止一般人在戶外隨意燃放鞭炮,但這段期間依然時不時地可聽聞到這些充滿節慶氣息的聲響。

過年鞭炮

在過年期間對於神明的祭祀,除了獻上一份虔誠的敬意外,也是感謝過去一年神明對信徒的照顧,在此就不得不提一般台灣民眾不止在過年期間,連一般平日也會定時祭拜的神明—土地公。土地公有許多別名,較廣為人知的便是土地公或福德正神,一般人相信土地公會保佑當地鄉里人民的平安,因此也經常可見當某戶人家搬遷後,若有其信仰,通常都會撥空到當地的土地公廟,告知信徒已於當地入籍,請土地公多加保佑。

土地公廟

保佑

光明燈
土地公燒金紙

林立的香柱與繚繞的縷縷白煙,在約莫接近凌晨0時,為土地公廟增添一股寧靜平和的氣息。對於其他宗教來說,這麼晚還在祭拜神明可能較難以理解,這是由於一些信徒會在古人所訂立時辰計時法中的子時,約莫現代晚間11點至凌晨1點這段期間到廟裡祭拜。除了祭拜外,通常還會在年初的祭拜中點盞鳳梨蠟燭燈,祈求未來一年平安的祈福燈具。

到此為止在台灣的過年道教祭儀,也算是告一段落,當然過年後還有諸多祭祀,包含迎神與開工等,但也算是過年後了,就不在介紹範圍內。因此最後介紹是當大年初二道教祭儀告一段落後,第一個迎來的台灣習俗—回娘家。

回娘家

回娘家通常被已婚女性視為過年的重頭大戲,其意義是嫁出去的女性可以在這一天等待娘家派人前來接回到娘家作客。

在現今講求平權的環境下,當了解回娘家這一習俗後,應該難以想像為何台灣會有這樣的現象,尤其是到了如今西元2017年,這現象卻依舊普遍存在各個家庭之中。這是因為早期台灣是屬於父權社會,女性有著諸多禁忌與不平等的風俗,尤其是已為人婦的女性,在與親生家庭間的聯繫更有諸多不便,這可從台灣俚語中的『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窺見一斑,甚至習俗當中更有一說是若在初二前便回娘家,便會為娘家帶來不吉利的兆頭。

雖然傳統的台灣社會對女性有著不平等的文化與禁忌,但近年來台灣新生代已逐漸有了新的價值觀,相信一些對於女性較為不利的習俗,將會逐漸消失在新一代的夫婦間。

NeoChen 2017.2.18